因为一锅剩菜我跟小姨彻底断亲!
小姨是姥姥40多岁才生的老闺女,听母亲说自从小姨出生后姥姥的身体就变得很差,所以小姨几乎是母亲这个大姐一手照料着长大的。
在母亲出嫁之后很长时间,年幼的小姨大部分时间还住在我们家里。
小姨长得特别漂亮,而且聪明伶俐学习很好,也很有志气,从小就立下壮志要上大学。
但天有不测风云!
小姨考上高中那年百病缠身的姥姥去世了。
姥爷很快娶了后姥姥,新入门的后姥姥不知道跟姥爷说了什么,原本慈爱的姥爷突然翻脸无情死活不让小姨再念书了。
那个时候母亲可怜小姨跑回去跟姥爷大闹了一通,又拿着小姨的高中录取通知书,跑到村里找人给姥爷施压,最终老爷才勉强答应让小姨上高中但却不给生活费。
那个时候为了供小姨读高中,带着年仅四岁的我,母亲天天跑去人家木耳厂帮忙摘木耳挣钱,由于太忙疏于照顾,导致我差点溺水身亡。
也因为这事导致父亲大发雷霆,差点跟母亲离婚。
不过那时候小姨也很争气,学习特别刻苦努力,次次都能考到全校前几名,所以高二那年拿到了学校破格给的奖学金,这笔钱一直支撑到她考上大学母亲才算松了口气。
当时姥爷虽然松口让小姨上学,但一心跟二婚老婆过自己的小日子几乎对这个小女儿不闻不问。
所以,从我记事开始,逢年过节小姨都是在我们家过的。
当时我们家也很清贫,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但每次小姨放假来家里,母亲都要杀鸡割肉做一道丰盛的炖鸡或者红烧肉招待,过年的时候更是把什么好吃的都优先紧着小姨吃。
小时候我还有些嫉妒小姨,但同时又盼望着她能够经常来我家,这样就能改善伙食了!
小姨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轰动了我们这个寂寂无名的小县城高中,学校破天荒的奖励了一大笔助学金给她。
这笔钱直接让小姨顺顺当当的读完大学,并顺利考上本校的研究生。
小姨上研究生毕业那年突发胆囊炎,母亲丢下正准备考高中的我和年幼的妹妹,揣着3000块钱跑去伺候她住院开刀,那原本是给我妹妹准备的幼儿园学费。
等小姨出院后,母亲又把小姨接到家里伺候了一个多月。
原本打算送妹妹去高档私立幼儿园的母亲,因为把钱都花到了小姨身上,只能把她送到公立幼儿园。
而临近中招考试的我,得到再家养病的学霸小姨指点后,超常发挥吊尾考上了重点高中。
正因为这事儿,让我之后一直对小姨非常崇拜。
等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在大学工作三年的小姨突然结婚了!
她的婚礼很简单,只邀请了男方的亲戚朋友宾客,自己娘家一个人也没请。
母亲也是在小姨结婚后半年才知道的。
当母亲知道小姨已经结婚了的消息,呆愣了半天才绽放一个勉强的笑容,然后拉着刚刚领到大学通知书的我说:走吧!咱们去跟你小姨道个贺,怎么着也得让她女婿知道你小姨也有娘家人!
母亲特意买了十几斤优质棉花,又花好几百块买了我们县城能买到最好的布料给小姨做了两床龙凤呈祥被子,让我领着她千里迢迢坐火车给小姨送去。
当我们来到车站买了票之后给小姨打电话,但她却死活不让母亲去看她!母亲急得都快哭了,说已经坐上了火车,小姨才勉强松口说等我们到了她来接。
我们到了火车站之后,小姨又说她很忙,只给了个地址让我们自己过去就挂了电话。
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的我十分艰难地找到了小姨所说的地方:一个处于超级城市中心非常犄角旮旯特别难找的破败老家属院里头。
到了之后,我跟母亲傻傻的背着两床被子在墙面斑驳的楼道口等了整整一个小时天都完全黑了,小姨才急匆匆的骑着自行车回来。
一看到母亲,小姨那秀气的眉毛就皱了起来:姐,你怎么突然跑来了?还带着被子干啥?让小松住我家吗?他考上的大学离这里挺远的!而且学生都住校哇。
我觉得小姨在那一刻变得十分陌生!
母亲在她面前变得异常卑微,一个劲儿解释说姥姥已经去世了,小姨结婚怎么能不跟这个姐姐说一声呢?就算什么也做不了,至少可以给小姨做两床被子呀!
听着母亲絮絮叨叨的解释,小姨站在楼道里秀气的眉毛一直紧紧皱着,直到母亲从怀里摸出一个装着1000块钱鼓囊囊的红包时,小姨才舒展了眉毛开口邀请我们去六楼的家里坐坐。
我跟母亲一人背着七八斤重的棉被加上给小姨拿的土特产爬上六楼差点没累死过去,小姨则毫不忌讳地打开红包一边上楼梯一边数里面的钱。
到了装修的比较喜庆的房子之后,小姨脸上终于有了笑模样,开始打电话让我们从未谋面的小姨夫买些菜回来招待我们。
不一会儿,小姨夫拎着二斤酱牛肉,一只烤鸭,和一把蒜苔,一块豆腐回来了。
小姨一直埋怨长的高大帅气的小姨夫太浪费,自家姐姐侄儿过来吃顿家常便饭就好,还买牛肉干啥?贵的要命姐姐又不爱吃。
其实母亲只是不吃羊肉,对牛肉还是很喜欢的,小姨却说母亲吃不了膻味,硬是把小姨夫已经切好的酱牛肉又塞进了冰箱。
母亲却认为小姨体贴她,从她家里回来之后一直让我以后上大学多跟她走动。
那时候我心里虽然有些别扭,不过很快被进入大学的喜悦冲散了。
我入学那天,跟小姨一样在大学当教师的小姨夫还特意抽空跑来帮我找到宿舍安顿下来,临走还请我吃了顿饭。
之后,跟我一样喜欢打篮球的小姨夫时不时的过来找我一起打球,顺便带我去小姨家吃顿便饭。
相比而言,小姨对我的态度就淡了很多,可能是男女有别吧!
当时小姨一心扑在工作上,用小姨父的话说忙得连孩子都不想生,一边教书,一边准备继续读博士,还想准备论文发表评职称,那时候我去小姨家,经常都见不着她人影。
我跟小姨夫倒是关系挺不错,经常一起打球看球赛。
我大学毕业之后,顺利进入一家还不错的上市公司之后,工作忙了就很少再跟小姨夫一起打球了,不过逢年过节还会去小姨家拜访每次都不空手。
那时候小姨家已经换了房子,小姨如愿以偿考上了博士也拿到了想要的职称,开始备孕生孩子。
我结婚的时候就只有小姨父来了,小姨说孩子身上起了红疹子要去医院看,没空过来。
但当时喝醉的小姨父说,小孩只是被蚊子叮了几个包而已,医生也说是因为蚊虫叮咬引起的过敏反应,小姨太小题大做!
当时,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新婚的老婆心里有点不太舒服。
婚礼过后我带老婆去拜访小姨的时候,她特意给小姨家孩子准备了几千块钱的贵重礼物,但小姨却神色淡淡的只给第一次上门的新人100块钱见面礼。
这让老婆觉得小姨有点看不起她,还好是我们出来的时候,小姨父追出来悄悄的塞了2000块钱的红包给老婆,找了个拙劣的借口说是他们这边本地的风俗就这样。
不管怎么说,当时新婚老婆算是心里舒坦了。
老婆怀孕的时候,小姨突然破天荒的带着孩子来我们家,说希望我们把老丈人在我们结婚之前给老婆买的那套房子租给她。
但那套房子是我们的婚房,由于买的时候价格不高,结果开发商也忒坑了,整整晚交了好几年。导致我们都结婚了一年多房子才刚刚交付,小姨上门的时候房子正在装修。
我当初跟老婆在老家结了婚之后,一直住在当初公司给租的单身公寓里。
因为是婚房,而且还是老丈人出钱在我们婚前买的,所以我没开口,老婆当时一口拒绝了但是也很清楚的给了解释。
可能因为这事儿吧!
我后面再去小姨家,她一直都冷着脸,倒是小姨父一如既往的热情。
事后我才知道,原来老丈人给我们买的那套房子是个非常好的学区房,小姨想去租那套房子让儿子能上个好小学。
这些还是小姨父跟我说的,我跟老婆说了之后,她立刻找到老丈人想办法赶紧在同一个小区帮小姨租了套房子。
其实,小姨他们现在住的那个老破小区同样也是个很好的学区,只不过不算顶尖而已,所以小姨飞快把房子卖掉了。
然后首付在我们小区买了个比以前的房子小20多平的二手房。
由于两家离得近了,小姨父还是经常叫我一起跟他出去带孩子打球。
逢年过节我跟老婆去小姨家,也是小姨父忙前忙后做菜招待,我们也经常请小姨一家来我家做客,但她一次都没登门,都是小姨父经常带着孩子来我家串门。
虽然小姨为人冷淡,但有热情幽默又好客的小姨父在中间做润滑,两家人处的还算融洽。
但让人遗憾的是,去年小姨父突然出车祸去世了!
当时,我跟老婆以及老丈人一家忙前忙后帮几度哭晕过去的小姨治丧,办完丧事之后,老婆怕小姨心情不好还经常买些东西登门看她。
不过小姨仿佛很快就恢复正常了,在小姨父去世后三个月就跟一个小她六岁曾带过的研究生学生同居了!
我心里虽然替小姨父鸣不平,但依然希望小姨能够过得幸福,在看到小姨的男友对她儿子特别亲时,也就释然了。
今年大年初五我跟老婆特意提前从老家回来,带着丰厚的年节礼去给小姨拜年。
由于早上起的有点晚,到小姨家的时候都快中午了。
看到我们来,小姨的小男友立刻准备张罗着要做饭招待,但小姨却淡淡的说:都是自己人,随便吃点就得了,把昨天晚上的剩菜热热就成。
我跟老婆当时就要告辞回去,但小姨却死活不让。
正在拉扯的时候,小姨男友的妹妹过来了,小姨立刻吩咐我老婆说:你赶紧去厨房把那些剩菜热热你们一家子吃了,不然放冰箱都坏了,我刚给妹妹订了酒席,现在我们得赶紧去酒店。
老婆听到这话都蒙了:你拿酒宴的规格招待未来的小姑子,让我们给你打扫剩饭?我们这是多缺这口吃的?
我也有些气愤直接抱起孩子就走,这时候小姨的小男友才察觉到不对劲儿,死拉着我们一起去酒店吃酒席,但却被小姨大声呵斥还说那酒席是特意招待他妹妹的,言下之意,就是我们一家子不值得她招待!
从小姨家出来之后,听着老婆愤愤的抱怨我一言不发,但却在心里暗下决定:我以后不会再当这个从心底看不起我,也一直看不起自己出身的小姨是亲戚了!
@圆脸的燕子这是前段时间来我们公司出差的供应商的亲身经历。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为刻在骨子里的卑微买单:青少年时期没有能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多么的可怕!
文中的小姨之所以对几乎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大姐以及侄子如此冷漠,就是想要去掉自己出身农村的烙印,但她却忽略了在我们国家根本没有出生贵贱之分,只有能力大小。
我们总是很惊讶,为什么外国有这么多奇葩?甚至反智现象?
其实主要原因是,外国的教育并不像我们国家的教育如此的通识科学,外国的父母也不像我们的父母,这样对孩子有着一颗拳拳爱心。
即便在如此好的教育环境,以及如此重视教育的家庭里面长大,还是有些人因为年少时家庭的动荡变故而变得格格不入,甚至行为举止令人寒心。
这说明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外部环境有多重要!
也只有我们的国家真正重视这个问题,从社会到学校再到家庭,都竭尽全力地给孩子营造一个正能量的成长环境。
也正是这样,我们国家才有机会在这几十年里腾飞。
学习&合作,移步公众号:zzksvip
本文来自:幸运周,不代表网络进化录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thing.com/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