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提到了想做内容伪原创。起因是看到了不少关于“靠简单的复制粘贴就能赚钱”的项目。这种项目肯定有的,不多评论,自己尝试。能不能做伪原创这种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从道义和规范上来讲肯定是不成的,但是依旧有人做的火热。
例如很多seo文章,基本上都是伪原创生成。
有的人做赚到手软,
也有的人做却收到法院传票。
这种事,作为面向公众读者的内容,咱肯定站在道义的一边。
呵呵。
我们在讨论做内容的时候,
素材来源一般都会从同行的内容中获取。
无下限的原文照搬,
稍微改点的伪原创,
更好一点的二次创作,
可以是增加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内容重组,以生成新的变现形式:例如文章、图片、视频、音频之间的相互转化。
整个互联网的风气就是这样,
真正用心做原创,做内容的越来越少。
不像是早期论坛博客时代,
很多高水平作者在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情况下,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真干货内容。
现在这种风气下,原创的内容还不如抄袭的点赞阅读量高,
让原创者更没有动力。
即便是二次创作,本质上还是抄。
网络很大,但圈子很小,
相互之间抄着抄着,氛围就越来越差,
最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成长,学习素材也会越来越少。
前两天看到一篇说互联网内容枯竭的文章,
虽说有点夸大,且观点不敢苟同。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真相。
原创≠干货≠能赚钱,
原创和赚钱之间很大程度是矛盾的,
真原创=费时费力=不能批量化生产。
在这内容过剩的时代,很容易被大量同质化“垃圾”淹没。
比较好的策略就是用批量生产,堆砌数量盖过质量。
个人一两个抖音账号,一天吭哧吭哧做十来条二十多条视频都是高产了,
这一两个号做不起来,就算失败了。
用程序一个小时能批量生成几百上千个,拿着几十个账号,同时发视频。十个号里有一个起号成功就赢了。
这是个概率问题。个人一两个账号没法比。
现在版权越来越被重视,
较真的人也越来越多。
越是想做长久的,就更应该学会规范自己。
最不济也得搞个二次创作。
多数量和高质量之间,都有成功的可能,其实都有一定难度。
怎么选看个人吧。
也不要说不知道做什么行业,闭着眼睛随便选一个就能找到无数素材。
问题点只在于做还是不做。
[lxtx_fa_insert_post ids=7778]
学习&合作,移步公众号:zzksvip
本文来自:幸运周,不代表网络进化录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thing.com/1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