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福,集了个寂寞?” 支付宝一年一度的集五福活动又来了,但今年的画风似乎有点不一样。
IP联名、关卡解锁、小游戏轰炸,让用户直呼“越来越复杂”。
这背后,究竟是支付宝的战略升级,还是平台焦虑下的流量绑架?

“集福”大变脸:从简单到复杂
今年的支付宝集五福,不再是简单的“扫福字”游戏。新增的 28套特色主题福卡,联动了泡泡玛特、甄嬛传、漫威等热门IP,吸引眼球的同时,也让用户收集难度倍增。
“关卡模式” 的加入,更是让集福活动变成了一场漫长的“闯关游戏”。
每集齐一关的福卡,虽然有现金奖励,但也消耗了用户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更不用说,穿插其中的各种小游戏,更是让用户深陷“时间黑洞”。

小游戏“绑架”:支付宝的流量焦虑
正如文章中提到的,“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一款小游戏当日的任务,起码也需要半小时”。
如果想要集齐所有福卡,用户可能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在支付宝上。
这看似是支付宝在给用户“送福利”,实则是平台在千方百计地“抢用户时间”。
支付宝早已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一个支付工具,而是渴望转型为“真正的平台”。
而小游戏,正是其实现平台化战略的利器。
通过小游戏,支付宝可以提升用户停留时长,增加用户活跃度,最终实现商业变现。

“人机验证码”还是“用户被绑架”?
有游戏从业者犀利指出,支付宝集五福的小游戏,本质上是一场“流量争夺战”,游戏本身变成了“人机验证码”。
而用户,则成为了这场流量战争中的“棋子”。
为了那点看似诱人的“红包”和“福豆”,用户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游戏中。
这种以“福利”为诱饵,实际是为了提升用户停留时长的策略,引发了用户的不满。
平台战略vs用户体验:谁该让步?
支付宝的平台化战略,并非不可理解。
但问题在于,平台在追求自身商业价值的同时,是否应该更多考虑用户的体验?

过分复杂的游戏规则,无疑会降低用户的参与热情。
支付宝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活动中设置了简单易得的福卡和直接到账的红包。
但这更像是平台对用户抱怨的一种妥协,而非真正地回归用户体验。
“平台需要增长,用户需要简单”,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支付宝乃至所有平台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否则,平台的高瞻远瞩,最终只会变成用户口中的“变味”和“绑架”。
学习&合作,移步公众号:zzksvip
本文来自:幸运周,不代表网络进化录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thing.com/2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