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能面临一个比较反常识的情况
经济无非是用数据说话,但和普通人关系真不大。
数据的好和普通人感受的好,关联性越来越弱。
其实普通人的生活感知,是很难充满暖意的。
我建议有远见的,不要随波逐流。

在存量里如此激烈竞争,按部就班提升技能,性价比真的不高。
熬资历等着升值加薪,其实不是一条很好的路。
但是又只能说,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但我还是要说,总有人要出类拔萃吧。
人本来就是一场厮杀,森林里的动植物就是我们的明镜。
一个人不是只有工作一条路,人生是可以丰富多彩的。
按部就班内卷,也可以说是一条失败率很高的路。
高端制造是拉动了经济,但带给普通人的就业并不多。
中低端的制造产值下降的不多,但却让很多人失去了工作。
这就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的真实现状。
大家都得熬,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必然很痛的。
经济不是平均分配的
普通人的感知和他们的感知正好相反。
比如说现在的大主播,资源都聚集到头部去了。
本来该发给10000个售货员的钱,发给了一个直播主播身上。
同理,本来发给10个低技能经销商的钱,大概率集中在一个高技能程序员身上。
他们在带动经济增长,为自己增收,同时也剥夺了一些低技能人的收入。
一增一降,经济可能正在增长,但并不影响普通人对经济寒意的感知。
说实话,真没有办法,谁说能解决内卷,解决这那的都是吹牛逼。
连焦虑都解决不了,唯一的方向就是一部分人往前跑。
比如说从商业的角度,你怎么去赚钱。
发现新机会啊,降维打击啊,开辟新赛道啊。
这才是普通人的正解,与其纠结经济好不好,不如自己先好起来。
我建议能做自媒体的,大概率还是在自媒体上创收。
实体经济现在能不碰就不碰,大概率会血本无归。
自媒体里的经济也是有概率的
很多人对商业的认知很单一,没有强者思维。
懂商业的人入局自媒体,是赛马机制。
不懂商业的普通人做自媒体,是反馈机制。
记得有个朋友在上海刚接触短视频的时候。
一个公司找了几十个人,花几十万来跑账号。
就是谁有潜质,谁在规定的时间涨一万粉或十万粉,谁就做下去。
其实现在很多操盘手也都是这么玩矩阵的。
你的账号能不能起来,本来就是有运气因素的。
但不确定因素多,这种不确定性,能不能有办法解决?
有,用数量去满足流量诉求,用数量去博爆款概率,对抗不确定性。
任何一个IP,或一个人都可以去博。
按操盘手的角度,就是给你一段试错期,帮你剪几百条视频分发。
能火就继续,不能火就出局,非常简单,直接,粗暴。
很多优秀的账号或人,不是培养出来的,是筛选出来的。
那个人做,也是一个道理,博概率呗。
各个平台各个账号,都是可以去测试。
很好理解,10个人一起做账号,有那么一两个做起来的。
那我一个人做10个账号,我只要有一个起来了,我的成功率就是100%。
其实中国经济也好,自媒体上的流量也好,都是要布局,等风来。
现在的平台无非,抖音,公众号,小红书,知乎,视频号,B站,头条。
我经常和付费群的群员说,积累素材。
每个平台的调调不一样,运营侧重点不同。
有的是标题和封面是核心,有的SEO搜索是关键,有的选题和高潮前置是主要。
布局完后,就是等风浪起,等鱼来。
互联网不缺奇迹,前几天做的流量主训练营。
从来没玩过公众号的新人,在流量红利下就写了一篇10万➕爆文。
收益2600多,我就不上图了,没啥意思,太常见了。
做自媒体你可能不是能力不行,是思路和信息源不行。
我做的付费群是自媒体变现的,主要针对公众读者。
如果你不会变现,可以进群。
帮你梳理一套适合你的变现打法。
群里可以答疑解惑,提供最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和思路。
学习&合作,移步公众号:zzksvip
本文来自:幸运周,不代表网络进化录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thing.com/2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