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成为职业打假人的目标,那就说明对方已经掌握确切的证据!如果要问:职业打假人最害怕什么?最怕的估计就是你合法合规经营,自己判断失误翻了车~
昨天写了篇关于农特产的文章,看到好几个粉丝的留言,说:这遇到职业打假人,不但赚不到钱,还要被罚款,准完。
说真的,我一般不会同情被职业打假人盯上的农特产,比如在上个月全网炒得沸沸扬扬的“毛妈妈与150碗扣肉”事件。
我曾经也被职业打假人给盯上过,并且也付出过,回想起那段时间的经历,我才慢慢明白生意场上的陷阱,远远不只我看表面看到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在网上卖灯笼。传统工艺,都是村里老妈妈老大叔们手工制作的,开业第一天,就有人上门来,说什么安防问题,还要我们订报纸,说什么支持上面的工作。
还有一次,打算卖辣椒面,出于安全考虑,我先去咨询了相关的部门,人家半开玩笑开认真地问:“你家味道怎么样,先拿来试试”。
后来,我们在卖绿豆粉的时候,就被人给盯上了。
中国有句谚语: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被职业打假人盯上,一定是有原因的,但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职业打假人,有些影子比职业打假人可怕多了。
卖农特产品,不违法,也不需要什么手续。
农民可以卖农特产,但不必过度包装和深加工
我不知道在一二线大城市会是什么样,但是我所经过的城市,在菜场附近,或者一些小区,总能看到一些卖菜的农民伯伯,大爷大妈们,或一箩筐,或一菜篮,或一捆。有的会在地上垫一层布,有的直接摆在地上开始卖。
菜场的蔬菜、瓜果等,试问,有多少人家的农特产是有包装的,有证的呢?没有,从地城采摘回来,洗都不用洗就直接拿去卖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个菜场,同样的是酸菜、腌菜,有的人家是一大缸,你要一斤就给你称一斤,有的人家卖的是切好的,一袋一袋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东莞,在一个菜场看到了“贵州土鸡蛋”,当时我特别的吃惊,后来,我在义乌的一个大型超市,也看到了“贵州土鸡蛋”的身影。于是,我就远远地观察,购买的人也似乎没有去仔细论证鸡蛋是不是土鸡蛋呀。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产品:茶叶。
茶叶,全国每个地方都有吧,农户自己也会制作,但是,在城市里,很少有人愿意购买散装茶叶吧。
同样的茶叶,同一个人家,如果你在他家的门店,指定要某一种品味的,带精美包装的,我们会在包装上看到很多更详细的信息,比如:产地,配料、生产日期、许可证等。但如果你走到他家,买散装的茶叶,可能就给你一个非常普通的方便袋。
这就是农特产与包装的关系
与我们生活中的自己一样,如果我们西装革履、彬彬有礼,在这种情况下,别人看到你,一定会以为你是“嘿,大老!”,开豪车住洋房,可如果你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看到你的人,可能就是随口一句:“喂~~~~”
也就是说,我们的田间地头的农特产品,是可以自由销售的,但你不要过度包装,一旦过度包装,就意味着深加工,而深加工之后,它肯定不再属于农特产的范畴了。
比如,我们贵州的辣椒,你在土里采摘回来,它就农特中,但如果我们把它切碎,加入花生、生姜大蒜做成辣椒酱,那就不再是农特产了。
我们可以无证经验:到地里采一筐辣椒到街上卖,但是不可以随意地卖辣椒酱。
道理就这么简单,一旦把我们的农特产进行深加工,它就不再是农特产了,只不过很多人打着农特产的幌子罢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的事:土蜂蜜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土蜂蜜会卖到200多300块一斤,包括昨天我写的文章里,有人还说我在黑思南,这个真的不是。老家的土蜂蜜真的就要260、280,甚至300一斤。
在2016年的时候,我给一个客户拍摄蜂蜜,他说是进口蜂蜜,一斤也只要几十块钱,他还说质量绝对上乘,可是我始终不相信他说的话,因为我家就有蜂蜜,不管是色泽、香味、口感,他那个进口蜂蜜都要逊色很多。
去年,我在去浙江一个朋友家,他也是农村的,进了山,一路上也看到好多的蜂桶,我朋友说,有人会上门收购蜂蜜,也要好几百块钱一斤。
直到今年4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修订后的《蜂产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2版)》(以下简称《细则》),进一步规范蜂产品生产加工活动,重点治理掺假掺杂违法问题,切实保障蜂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蜂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看到这个消息,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原来,蜂蜜还有那么多的套路。
我们从农村出来的人,都很清楚,自己的家乡有不少宝贝,遗憾的是没办法把它们变成钱,就算有一天能把它卖出钱,也可能遭遇所谓的职业打假人,最后落得人才两空。
在各种风险面前,很多人都选择了放弃,宁可背井离乡,拿着几千块的工资,过着自己不愿意的生活,真的很辛酸。
在前不久,全网炒得沸沸扬扬的“150碗扣肉”事件更是让很多人胆战心惊,深怕有一天自己的农特产之路,遇到职业打假人。
说真的,我并不同情毛妈妈,希望大家看完之后再喷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要做好150碗扣肉,需要花多少时间?
既然,毛妈妈能在短时间内,把150份扣肉做好,然后打包发货,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①标准娴熟的扣肉加工制作过程
②成熟的电商流程。
而这些因素的背后,也说明另一个问题:他们是有利润空间的。
我不是嫉妒人家赚钱,而是痛恨那些只想进而不想出的生意人。
在2021年下半年,我们也打算做一款辣椒酱,当时收集了很多的资料,拜访了好几家辣椒种植大户。最终没有做,是因为贵州的辣椒原材料和快递成本太贵了,所以就放弃了。但是,在这个过程,我发现,农特产的市场的确空前强大。
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助力下,老百姓是可以翻身的。之所以没去做,因素很多,与其说是害怕职业打假人,还不如说是我们自己的私心害的。
以我们当时准备做的辣椒为例,给大家讲一下,这里的必要花费。
辣椒酱,它是调味品。如果做电商,它肯定需要非常好的包装,塑料瓶、玻璃瓶。并且还得密封包装。
①:快递包包装盒,块左右
②:包装瓶子,塑料材质1块左右,玻璃瓶要2块左右
③:包装上的标签,几毛一张
④:手动密封机器,1000以内
⑤:快递,因为我们是从贵州思南发货,当时打听的最优惠的价格是10元一单,还不算快递面单的费用
⑥:食品物质检测费用:3000元左右,
⑦:然后就是辣椒面的加工成本,原材料进货费用。这东西,一但每天200单,我们就只有从其他种植户上上采购辣椒,自己家里根本没有那么多量。
其实,很多的农特产,如果我们不去做深加工,不给它做独特的包装,那就是散装,网上有很多品类的通用包装。比如土鸡蛋、葡萄、李子等,包装盒网上一大堆,有些可能比我们自己想象的图案还漂亮。这样的包装盒,起订量少,成本可控。
另外就是食品检测费用,农特产,毕竟它是吃的,如果我们要再次加工,比如辣椒酱、酸菜等,这些东西已经被加工过,本质变变了。那肯定是有必要去检测一下所含物质,这是对受众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很多人,也有祖传手艺,品味独特,但是他们卖的产品,就是“三无产品”,这就是典型的想进不想出的自私自利心理。等到有一天出事了,就站出来哭穷装惨,博取社会的同情,这种人真的是活该。
我们在网上卖东西,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收益,自力更生,这种精神我们是要提倡的,但是你在某些平台上赚到了钱,有利润了,就应该把该办的手续办了,该去检测的就要去检测。
明知自己赚了钱,宁可进出高档场所,穿名牌开豪车,却不愿意把卫生条件加以改善,生产许可、卫生许可等这些基本的保障性不舍得花点小钱,又何来理由怪别人呢?
真的想在网上拓展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打开属于自己的小众市场,一是对自己负责,二是对消费者负责,在食品安全卫生方面,肯定是必须要付出的,而不是想当然地主为自己动手种的就安全。
普通物品一旦变成商品,在市面上流通,那就得用商品的标准去对待。
再说了,职业打假人,首先打的就是三无产品。在法律面前,三无产品肯定不受保护。如果我们的手续、资料、都齐全,受到法律保护,那怎么可能被人无缘无故的盯上呢?
在我们开始操作之前,认真地阅读一下国家关于农特产的法律法规,并且咨询好当地有关部门,把属于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对,不要随便捡个蛇皮口袋就把自家地里的土豆一包,连土带泥卖给其他人,这种毛毛糙糙的做事态度,才是罪魁祸首。
学习&合作,移步公众号:zzksvip
本文来自:幸运周,不代表网络进化录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thing.com/1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