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时候,我曾经同时搞了七八个项目,累的要死,年底一算收入跟别人打工差不多,我心态直接崩了……我的老师提醒我,赚不到大钱的原因,就是杂念太多把自己的能量分散了。
后来,我下定决心,每年就做一两件事情,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然后各种阻碍小了,收入反而倍增。
不要把变来变去,持续性耕耘一个领域,时间越久,就会无限放大自己的优势。
我之前帮助别人运营抖音,几个月40万IP粉丝,然后自己做,在公众号上自己也起来了一系列矩阵号,都是精准粉丝。
去年的时候,开了一期赚钱IP训练营,因为我知道很多人都是靠运气做起来的账号,再给他一次机会,真的不一定行。
所以,我自己同时起了小号,一起和大家陪跑,最后大家都拿到了结果。
有很多朋友跟我说,他也做起来了账号,一万多粉丝,但是就赚个广告主的钱,现在阅读量也下降了。
不赚钱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就两个:
一不知道卖什么,二不知道怎么卖。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谁给的,咱们就去讨好谁就行了。
从大的方面,可以把个人IP分为三类:
第一种:流量IP,赚的是广告主的钱;
第二种:带货IP,赚的是消费者的钱;
第三种:培训IP,赚的是咨询者的钱。
虽然给我们付费的人群画像不一样,但归根结底都是流量变现的生意。
我的学员有的是纯粹接广告赚钱的,B站几十万粉丝,一个月保底小十万广告费,有的是做培训的,公众号几万粉丝,也变现不少。
知道卖什么,知道怎么卖,不断增加自己的势能,做大自己的体量,一年搞个几十万远超一般个体户。
对于我来说,流量是最容易的事情,可能我已经突破了内容的瓶颈。
我本来以为有的人不去执行,搞不起来流量,就是因为懒惰。
后来和很多传媒公司的老板交流,有的人反馈内容是最难的事情,对于常年职场打拼的人来说根本不缺执行力。
除了我也有的老板觉得内容很简单的,这个是因人而异的,跟学历和地位无关。
比如镜头感来说,有的女大学生放不开,拍出来的视频很僵硬,还不如不出镜。
比如卖产品来说,有的公务员不好意思,好像有道德洁癖,卖给人东西收钱还不好意思。
造成这种情况,我感觉跟原生家庭,之前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以及脑袋里读的书有关。
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不适应形势,对于生意场和内容运营来说,还是尽量去掉这些束缚。
所以,你之前玩的什么平台,以后想做什么平台真的不重要,有我的内容策略,你任何平台都能做的起来。
我只在乎你是否有自己清晰的变现路径,然后辅导你做内容,辅导你做成交。
市面上教做个人IP的课程很多,但是教能赚钱的IP课程真不多,只有真正实战的老师才能教给你精髓。
我一直强调的一句话:
不以赚钱为目的学习,就是消遣!
功利性才是大智慧,我看任何书,任何电影都是功利性的,不然看完了一笑而过,剩下的就是空虚。
换句话说,我所有的输入都是为了输出,所有的输出又是为了输入,中间通过我自己的整理归纳能力,把一些东西变成钱。
比如樊登,全网粉丝几亿,身价早就过10亿,号称一年读几十本书。
每天在抖音都刷到他讲各种哲理,各种人生智慧,这些东西也不是他原创的,都是别人发明的,前人的结晶,但是就因此赚了不少钱。
比如罗振宇,有人将他奉为“精神导师”,也有人说他是“网红里的知识分子”,我大学的很多老师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从流量思维和内容思维来讲,他就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真的把知识做成了生意。
我们擅长什么,就做什么,我们有什么,就卖什么。
我们老老实实做流量IP,给广告主导流;
我们老老实实做带货IP,给品牌方卖货;
我们老老实实做培训IP,给咨询者服务。
自己没专业的东西就去学,自己有专业的东西,就可以拿出来卖。
用内容搞定流量,用信任搞定成交,这样的个人IP,还愁不赚钱吗?
[lxtx_fa_insert_post ids=7767]
学习&合作,移步公众号:zzksvip
本文来自:幸运周,不代表网络进化录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thing.com/1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