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要泼一瓢冷水,注意了!昨天,看到一个粉丝写了个微头条,大致意思是后悔自己没能坚持下来,而同一时间开始做内容的条友,已经粉丝过万了。这不是某几个创作者的命运,而是一种创作现象,它就像我们身边常见的烂尾楼一样。
我早就说过,自媒体赚钱靠的是硬本事!普通人没有机会。
可以说,所有看见这个内容的人都有素材,都会玩手机,都不缺创作能力。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努力之后没有收益呢?
我们认真的思考三个问题:
①素材相当于是原材料
很多创作者天真地把素材理解为内容,这种认知等于错在第一步。
举个例子,一辆汽车的轮胎是橡胶的,有些部件是金属,有些是玻璃。可是在买车的时候,都渴望着BBA,而不是去买橡胶买钢材。
内容创作,真正值钱的是内容,也就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而不是素材。
所以,不少人拍美食、一日三餐,总是没人看,而有些人拍孩子,拍日常,播放量轻松过万10万+。咋看之下,都是作者的日常,仔细认真看,你会发现:每一个阅读量高的作品都是受众自己愿意观看的作品,而不是随手一拍的日常琐事。
日常生活仅仅是内容的原材料,想要别人愿意看我们得日常生活,就需要去加工,去优化,把普通的日常生活打造成一个可圈可点的作品,如果你做不到,那就不要期望太高。
②IP只是一个唬人的概念罢了
在过去的2021年里,我遇到不少自以为了不起的大神,有人出口就是10W以上的IP打造费,有人租个酒店拉一条横幅写上“某某商学院”就可以收几千块一个人的学费,诸如此类现象,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拿到预期的结果。
IP是一个全新的名词,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但是互联网诞生的名词,都会催生出一批培训机构,比如淘客、代运营、SEO、主播、博主、自己当前最受青睐的IP,纵观所有互联网词汇,我们身边真正收益的有多少?
回顾第一个思考题:素材与内容的关系。再结合IP概念来看,我们就能明白这里的玄机了。
我们把创作者看做是素材,那么内容就可以看成是IP。
假如作者本人,或者说博主自身没有闪光的点,不管怎么去打造,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所谓,烂泥扶不上墙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不是么?
我们可以借自媒体逆袭,但是自身一定要具备某个闪光点,并且愿意这个点上努力,镀金。把一个微不足道的点放大,这个点就可能成为一个源。
单纯依靠别人,把某些的东西强加与自己,那是不可能的,你我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
所以,你打造IP也好,做个人账号也罢,至少你存在某种潜能,如果不具备,那就可能徒劳无功。
③普通人赚的是辛苦钱,与蓝海红利无关
在自媒体创作领域,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多努力一点,收益高一点,仅此而已。什么蓝海、红利、风口,我从来不去思考。
换路简单的话,如果我们真的赶上了红利、风口,收入还会微不足道么?也许我们抓不住,也许错过了,也许它根本没有。但是,我们似乎真的希望通过内容创作获取收益,我觉得只要坚信这一点就足够了。
网络里、身边圈子,总会遇到那些负债几十万上百万的人,却很少看到还流浃背、夜不能寐的拼搏者。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努力吃苦的囧样分享出来,纵使身无分文食不果腹,也要在屁股上挂一个BBA的打火机钥匙。
我村里有一个年轻人,他家很穷,他小时候天天吃红薯,过年都没猪肉吃,后来他去打工了,后来娶了个媳妇,结婚没有拜堂没有婚礼没有新衣服,在好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起早贪黑,穿的是补丁,整日蓬头垢面。后来去打工了,5年前的春节,他们开着自己的校车回村里,两人衣着打扮时尚大方,而他媳妇更是像一个20出头的年轻姑娘。
我们做内容,做自媒体,整个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一天比一天优秀,而这个过程,真的很辛苦,需要一步一步去做,去尝试,去犯错,去总结。可惜,很多的人一直停留在想。
真的,在开放得网络平台,每个人的机会是平等的,之所以?差别,原因就是“投机取巧”,同样一把米,有人用来煮粥,有人做成粽子,有人往里面加点肉,有人找美女下厨,有人则野外烧火,米还是那把米,可是煮出来的口味却千差万别。
这就是今天摆在我们创作者面前的机会,你若再不狠下心来玩个花样投机取巧,以后得努力照样徒劳无功。
2022年,愿我们越来越好!
[lxtx_fa_insert_post ids=7778]
学习&合作,移步公众号:zzksvip
本文来自:幸运周,不代表网络进化录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thing.com/1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