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丝私信问我,三农领域还有没有机会。这可能是很多新人都想知道的一个问题,今天给大家总结总结,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与大伙一起分享:
第一:你有见过被人们抛弃、被社会淘汰的媒体么?
你可能会说,现在很多人不看报纸了,不看电视,也不听收音机了,磁带、杂志等这些媒介已经看不到了。对,不可否认,在80后、70后这一波人群里,他们可能是翻着报纸、听着广播长大的,然后又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拼搏的,对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媒体,作为健康、正能量信息的传播介质,它不可能被社会淘汰,被抛弃的是那些陈旧、迂腐的老观念。只要你的内容是健康的、有益的,能传递某种正能量的价值,这个媒体就不会被淘汰。三农新媒体也如此。你天天拍一些不痒不痛的、低谷恶搞的农村杂事,这种信息不可能得到传播。
第二:三农并不是非要在农村,不是在田间地头,不是刀耕火种
这就好比电视台的新闻不可能发生在直播间,它是一个道理。你可以是在繁华都市的摩天写字楼里,喝着咖啡,吹着空调,写一篇儿时的故事。故事可能是与爷爷在乡下放牛,可能是与小伙伴在水田抓泥鳅,也可能是树上掏鸟窝,还可以上农父母进城。就算你没没有农村的生活经历,只是一次旅行、一次拓展,或者是与街头卖菜大婶的一次交流,只要你用心去创作,都可能成为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第三:自媒体的成败在于持续的价值输出
这个世界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放个屁都要酝酿很久,更何况是做自媒体。很多东西,刚刚出来的时候,参与进去,那做起来肯定是轻松一些,随着参与者的饱和、内容的泛滥,操作起来就会越来越吃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媒体都喜欢有质量、可读性高的内容。做自媒体,“可读性”相当的重要。媒体是要被人阅读的,如果我们苦心经营内容没有可读性,那不可能有粉丝,也不可能有坐,平台不可能推荐。特别是做自媒体平台运营,它需要我们长期的持续内容输出,是积累的,就像滚雪球,如果你某一天不滚了,那这个球肯定会化为乌有。
第四:生活与创作是两码事
做自媒体,一定要切记这个点。比如我们吃饭,如果只是日常生活,那它就是一种充饥方式而以,可以是囫囵吞枣,可以是慢嚼细咽。但如果是自媒体运营,是内容创作,那就要想很多问题。在什么样的空间吃饭,主角的故事怎么展开,用什么背景音乐,说什么台词,怎么取景构图等等。因为太普通的吃饭,没什么看点。可是如果加入故事,去塑造一个角色,营造一种氛围,那么这顿饭就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影响。内容才能被更多人阅读。如果我们把生活看成是一种必然的日常,那么创作就是偶然的反常。
第五:大V只是一盏灯,但不定是你的方向
很多人喜欢跟大V比,动不动就说什么农村四哥、巧妇九妹、李子柒等这些大V比,我说朋友,何必这么自残呢?我刚才刚入平台,还没入行,连平台的机制、规则都还没搞明白,就要把自己创作的内容与前辈比,你这不是自残是什么?
领域大V固然可以参考,但她们顶多算得上是一盏灯,照亮了这个领域,但并不能代表那就是你的方向。比如李子柒,看过他的视频的人都知道,她的手法、故事、取景都是最朴实,一心一意去做内容创作,她所创下的高度,是她自己都没办法超越的,外人就更没办法超越。
大千世界,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点,想要做三农自媒体,那就潜心把自己的内容创作好,自然就能形成你的独特个性,慢慢的,人设精准,个性鲜明,内容生动,只有在不断的坚持创作之后,账号才会有影响力。
学习&合作,移步公众号:zzksvip
本文来自:幸运周,不代表网络进化录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thing.com/11504.html